现代经济学之父,自由企业守护神的亚当斯密,于1759年出版的《道德情操论》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。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《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》(简称《国富论》)。亚当斯密在这两本巨着中,均引用文化道德情操的思维,对经济学的发展,提出了辩证比较的观点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目前,全球由“制造经济”走向“欲望经济”,现代全球化的发展,(贪爱)变成经济发展的最佳推手。(贪爱)商品、能源、娱乐、(贪爱)更美好的生活!
美国超级资本主义意识,把“制造经济”(economy of manufacture)改变成为一种“欲望经济”(economy of desire)。其目标,是刺激,操纵,创造购买的欲望,以达到资本家谋利的目的。西方这种强势的消费文化,致力于激起个人不满足的“自我感”,以掩盖人类处境的焦虑感和空虚感。因此,经济学中的“财货”,“劳务”,“材料”,“供给”,“需求”等经验与关系,被设计到超出理性的程度,这动摇了经济体系和生活质量,更动摇了传统文化和社群的简朴,勤劳的价值观,扩大了贫富差距,破坏了生态平衡,不满足的欲望,让人类精神与心灵的解放变的遥不可及,取而代之的是:战争,饥饿,贫穷,污染,贪婪,快速的走向生态与心灵的毁灭!
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5月24日,就大力推进从经济可持续发展,建设生态文明,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,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事业。要清醒认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、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,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以对人民群众、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态度和责任,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、把生态环境建设好,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。
基于此一认知,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设立,就特别具有时代意义与前沿发展的价值,借由以“中”道和谐发展的“天,地,人”文化精神与经济思维,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经济社会,做出贡献,并且以跨学科的建设,向西方经济学术领域渗透,交流中国传统的经济观点,做出多元比较经济学的学术与实用功能。
Copyright © 2014,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版权所有